中国最牛的航拍摄影家:坐苏27拍摄歼11

添加时间:2013-11-20    来源:航拍青岛    点击:

    坐苏-27拍摄歼-11--沈玲访谈

    采访/蔡焕松(蔡) 受访者 摄影/沈玲(沈)

中国最牛的航拍摄影家:坐苏27拍摄歼11

    蔡:首先祝贺你获得金像奖,这很难得。现在有人说你飞行一小时就拿了个金像奖,也有人说是占了职业的方便,对此你自己怎么看?

    沈:应该说作为空军的专职摄影记者,能上天是我最大的梦想。不管结果如何,过程非常重要。如果一个空军摄影记者连战斗机都没上过,是很遗憾的。(当然运输机、轰炸机,我上得很多了)但是我的梦想就是上战斗机,尤其是上第三代战斗机。在上战斗机之前我并没想到会不会获金像奖,但它完成了我40年的一个梦想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。我搞摄影40年了,从1978年就开始发表作品,就是一个小豆腐块啊......直到现在,我一直就在空军队伍里,常年在机场这样的环境摸爬滚打,我太熟悉飞机的轰鸣声,也太熟悉飞行员的那种感觉了。我和我们广空飞行员的关系,就像是兄弟姐妹。有时我和飞行员开玩笑说,你们所有的男飞行员都是我的情人,我的大众情人;所有的女飞行员都是我的亲姐妹。每个人都是我钦佩的对象,不管是师长还是一个年轻刚出道的飞行员。(飞行员和地面的战斗员太不一样,在陆军部队的指挥员只能是在指挥室或指挥车上,不可能像战士一样去摸爬滚打。但是飞行员不一样,飞行员的师长就是要独立驾驶飞机,同时是一个最好的飞行员)我这么多年和他们这么深的感情,你可能感受不到。

    虽然只有两个小时,但是很难批下来,我打过无数次报告。这次确实是借了双60周年的光--一个是建空军60周年,一个是建国60周年,这么一个机遇。我跟首长打报告,还不是一个首长,文件规定必须审批,非常复杂,而且必须司令批。我们司令都是飞行员,特级飞行员,是空军最好的飞行员,他们都没上过,你还想上?说得也对,我确实是两个小时拿了一个金像奖,但是这个金像奖背后的故事,他们肯定不知道。40年拿了一个金像奖,但是这个金奖的背后40年来的酸甜苦辣、汗水心酸,他们肯定都不了解。

    蔡:也就是说没有这40年在机场的摸爬滚打,没有对空军飞行员的了解,男的像情人、女的像姐妹这样的了解,就是给你这个机会你也不一定能拍到这样的照片?

    沈:就是飞行员自己,天天在飞机上飞,也拍不出这样的照片,给他相机他也不会拍。这也不是没有人试过,(参数)全部给调好,拍出来也不是那么回事。再有呢,不光是飞行的拍摄和你拍风光、拍舞台不一样,因为风光赶上好天气就能拍好,哪怕一时没有好天气,可以等。飞机上是不可能等的,因为我飞的战斗机是超音速战斗机,超两倍音速,时速2400KM,这种机会稍纵即逝,如果身体素质达不到也不可能上飞机,批不下来也不能上飞机,我要到专门的飞行员体检医院空勤科作检查。

    蔡:你40年来拍了很多战斗机,这次和以往的拍摄相比,最大的难度在哪儿?

    沈:这种是瞬息的变化,这种变化是你在陆地上无法想象、不可预见、无法估算的,最难的就是这个,而且这个载荷非常大。歼击机飞行员飞动作、飞角度,往往角度最好时,如果你身体承受不了,压得你吐,就根本拍不下来,你可能连相机都举不起来。确实我都在拼命地举,每次我都想:我仅有这样一次机会,我一定要把它举起来,这种难度非常大,而且这是一次性变化的,这些是不可预见的。当然之前我在地面上做了很多工作和飞行员磨合,飞行日记都写了很多。

    蔡:所以你为了拍好这次飞行,在地面上努力做了一个多月的工作。那么这期间从体能到拍摄上你做了哪些准备?

    沈:体能上的锻炼。首先你要有强壮的身体吧,这要锻炼。再一个要做严格的体检,就在你飞行前夜还要做一次小体检,只要飞行就要有一个飞行员的体检本。还要和飞行员做协同,一起研究飞行计划、模拟训练、跳伞训练,做好一切万一的准备。必须穿飞行服、必须背伞包、必须会拉弹椅、必须会操控降落伞、会自救,还有很多救生用品,这些过程都非常重要。通过这次拍摄,我对飞行员更加崇拜、更加理解了,这对我将来采访和拍摄飞行员应该是非常好的准备。


上一篇:温州市民陈斌动力伞航拍事故救援画面 下一篇:航拍记录“别样”的景象